國家文化公園
專題研究
早期試水 2011年陜西省政府發布《黃帝文化園區總體規劃》的通知,可說是首批啟動建設的國家文化公園之一。
中央示意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央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
建立試點 2015年6月,國家提出《建設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開展試點建設工作。
列入國家 2016年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2017年規劃綱要提出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重要標識。
項目實踐 2018年,大運河(江蘇段)、長城、黃帝陵等一批國家公園項目先后啟動和建設。
建設指導 2019年北京市提交《關于推進盧溝橋國家文化公園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議案》;中央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
2015年初,《建設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提出,擬在北京、吉林、黑龍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青海等地開展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每個試點省份選取1個區域開展試點,試點時間為3年,2017年底結束。
2016年啟動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是中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先后累計投入22.5億元資金,對西部重點生態功能區乃至全國江河源頭區域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截至2017年6月,一共在全國9省10個地方開展了國家公園試點(見右圖)。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要求加快構建國家公園體制。
“十三五”時期,我國在文化建設中首次提出了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已成為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
2016年,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2017年5月,《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依托長城、大運河、黃帝陵、孔府、盧溝橋等重大歷史文化遺產,規劃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公園,形成中華文化重要標識。
2019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方案》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長城、大運河、長征沿線一系列主題明確、內涵清晰、影響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主干,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促進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方法、完善機制,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設任務,使長城、大運河、長征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權責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雛形,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成果經驗,為全面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國家文化公園是國家公園的一個分支,是以保護、傳承和弘揚具有國家或國際意義的文化資源、文化精神或價值觀為主要目的,兼具愛國教育、科研實踐、娛樂游憩和國際交流等文化服務功能,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建立、扶持和監督管理的特定區域。
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長城、大運河、長征沿線一系列主題明確、內涵清晰、影響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主干,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促進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積極拓展思路、創新方法、完善機制,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標志。
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計劃用4年左右時間,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其中長城河北段、大運河江蘇段、長征貴州段作為重點建設區于2021年底前完成。
通過建設使長城、大運河、長征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推進局面初步形成,權責明確、運營高效、監督規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雛形,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成果經驗,為全面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1、嚴格保護長城、大運河、長征文物本體
2、深入挖掘長城、大運河、長征文化遺產
3、傳承弘揚長城、大運河、長征文化價值
4、完善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風景道體系
5、確定長城、大運河、長征重點區段建設保護模式
6、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征重大配套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
重點任務
規劃路徑
成果體系
內容整理:博雅方略研究院 如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更多內容,等待您的垂詢:18600992591
?